尹渝释

当我们谈论成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十年前,像所有最普通的中国学生一样,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离开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家乡小城南去长沙。火车一路向前,我沉醉在中部平原从未见过的崇山叠翠和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之中。彼时我还没读过茨威格写玛丽皇后的那句话:“她当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其实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人们总以为所谓成长就是年龄的数字不断变大,其实真正让我们成长的从来都不是长大。年轻的时候我们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跟所有人做着同样事情的同时,却又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却终究在离开象牙塔的时候灰头土脸,才明白原来身世背景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早在一开始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那些爱上层楼强说愁的少年寻章摘句的肺腑之言,作为青春的注脚永远地站在原地,却没能在往后的时光里给我们平淡的生活些许帮助。当我们躲在寂静的深夜里痛哭,刻骨铭心与前路未卜让我们开始总结和思考,这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的成长。


或许是因为大学结束时的别离太过突然和不如意,我时常沉湎于过去,一来怀念,二来不忿。有时觉得若一开始就认清目标,或许会早些做好面对大千世界的准备。有时又觉得青年时候的书生意气和春秋大梦是不可重来的宝贵经历。对体验式人生和目标性人生的不同追寻,常常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左右摇摆。我知自己是一个容易摇摆的人,常常想在复杂的问题面前求得最优解,但往往这种矛盾使我向前的时候步履维艰。


叔本华说,一个人若是年轻的时候太熟谙人情世故则说明他天性平庸。我有时以此自恃,有时又反问书本给我的心理暗示是否会影响我对成长的判断。然后我才想到,其实许多年来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判断依据多是来自于书中的道理,当生活让我艰辛的时候,书本让我内心强大。或许很多教条不一定正确无误,但本就没有什么道理能够放之四海。在信息和道理太多的世界里,信守如一未尝是一件坏事。


一开始我到大城市的时候,觉得事事新鲜,许多都未曾见过,所以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常会看看别人怎么选。久了我便发现,有些选择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些选择并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承担的。后来见的人和事多了,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时候,每当面临选择我便喜欢闭上眼睛问自己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然,有时内心想要的并不一定就可以选。


人生最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句话在我们这批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未满十八岁时的一个选择几乎影响了大半生,也让我们后来很多时候都没得选。所以有时我们只能往前,却不能选择前进的方向。就像有时候我们只顾着成长,却没能选择成长的方向。


岁月更替,时光刻蚀,现在我们又要往前了。我记得马尔克斯说过,人类最古老的笑话就是:无论你选择哪个方向,都是向前走。


                                 己亥岁末于广州



评论

热度(4)